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防震减灾要闻

震前扎实研究、震后快速响应:2024年新疆乌什7.1级地震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4-02-21 11:28:41 来源: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
【字号: 打印
浏览量:2,636

20241232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东经78.63°)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该区域位于新疆地震新疆地震局局与地质所联建的“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帕米尔站)”的核心区内。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迅速派人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同时中国地震局也派出西北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工作队,共同开展加密观测、震害调查、损失评估、发震构造调查、地震烈度图绘制等工作,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一、注重灾前预防,扎实开展研究工作

本次地震震区位于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交界位置,断裂发育,历史上发育了一系列的中强地震,也使得该区域成为地震构造、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专业的研究热点。针对频发的中强地震,新疆地震局也着重在该区域架设了一系列测震、强震和地球物理类的观测仪器。

针对迈丹断裂频发的中强地震和强烈的活动断裂,2022年新疆地震局李杰研究员和姚远研究员基于帕米尔站在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及邻区73GPS站观测数据,建立了该区域的GPS速度场,获取了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和迈丹断裂(南天山断裂)的缩短、走滑速率(图1),并且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了形成该区域现今构造格局的演化模式,评估了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相关文章也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刊物《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  (a) 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及邻区的归一化GPS速度场,(b)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模式

 

二、震后灾害调查,快速绘制地震烈度图

根据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安排,本次地震共组织99名专家开展灾害调查,分赴震区的乌什县、阿合奇县和柯坪县等区域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调查小组一部分前往受灾乡镇,抽样调查房屋受地震影响情况,初步判断出不同建(构)筑物受影响程度(图2);另一部分前往震中及周边区域,开展同震地表破裂、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调查。上述调查结果是产出本次地震烈度图的重要科学依据。烈度图的产出,对震后灾害损失评估、组织灾后救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地震部门地震应急现场主要任务之一。

地震影响区乡镇的房屋调查

 

本次地震等震线长轴呈北东东走向,长轴253公里,短轴131公里(图3)。此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9)VI(6)区及以上面积27926平方公里,涉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地()6个县()29乡镇(街道)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个团场。

新疆乌什7.1级地震烈度图

 

三、加密流动观测,填补震区监测空白

为提高震区地震监测能力,填补震中附近部分山区缺少监测站点的空白。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震区开展流动测震观测和加密地球物理流动观测。流动测震观测共安排5个小组,分别前往乌什县和阿合奇县开展应急流动观测点位选取、设备架设工作,共架设短周期地震计4套、宽频带地震计1个、加速度计4套、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12套。

地球物理流动观测主要包括流动GNSS、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观测,其中流动GNSS观测围绕震中区完成31个观测站点架设;流动重力共完成36个测段的观测任务;流动地磁共完成10个测点观测。

4 震后测震流动加密观测

 

四、加强现场科普,宣传地震避险知识

地震科普宣传是震后灾害调查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疆地震局专门设置了科普宣传组,对受灾乡镇的居民开展地震科普工作。

在乌什县第四中学临时安置点,工作队员在安置宿舍张贴宣传海报,在广场给群众分发科普资料,并讲解了余震防范、逃生避险相关知识,科普了家庭避震措施,还在学校礼堂给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地震科普微讲座,示范了地震避险的正确方法。

在亚曼苏乡喀拉苏村幼儿园临时安置点,村民们住着临时搭建的应急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生着炉子,非常温暖。工作人员挨个帐篷分发科普资料,张贴防震减灾科普挂图,以有奖问答方式,进行科普宣讲。

在亚曼苏乡尤喀克亚曼苏村村委会临时安置点,工作队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科普课,先以游戏的方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以问答、抢答的方式增加孩子的兴趣,科普了地球科学、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相关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收到了宣传手册,学到了很多知识,玩得很开心,收获非常大。

本次应急现场地震科普总共发放科普资料500余份,科普传播影响1000余人。

震后在临时安置点的地震科普宣传

 

五、开展科学考察,研究地震活动遗迹

震后的科学考察是对地震活动特征、发震构造、灾害分布特征等地震活动遗迹的详细调查,有助于分析地震发震及成灾机理,为我国未来大震形势研判提供科学依据。

震后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研究院所的专业力量,开展地震应急科技支撑和科学考察,组织了由新疆地震局、地质所、预测所、二测中心等单位组成的科考队伍。科考人员在震中所在的别迭里沟开展调查时,发现了疑似地表破裂的情况(图6);在玉山古溪河调查过程中发现沿河流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并进行了详细的航拍。总体上,自一处大型岩崩处向北(41.29°N78. 55°E),地震地质灾害迅速减轻,据此初步判定,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截面中,北倾的断层截面可能为发震断层。

经过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初步确定此次地震造成的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一北倾的逆冲断层并形成了清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断错了现代沟床、河道、河漫滩及道路。

地震地表破裂断错现代河床的野外照片

 

六、小结

202412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影响范围主要涉及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柯坪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地震造成了乌什县和阿合奇县的人员伤亡及建(构)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震后新疆地震局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前往震区,开展灾害调查、加密观测、地震科普和科学考察等工作。灾害调查:工作队通过219个调查点绘制了新疆乌什7.1级地震烈度图,并于126日发布。同时,完成了本次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给出了灾后重建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加密观测:为做好研判后续震情发展情况,同步开展测震、强震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加密观测,累计架设测震、强震类仪器20余套。地震科普:在震区的临时安置点,新疆地震局安排专业的科普人员对灾区的居民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讲解,累计发放科普资料500余份,传播影响1000余人。科学考察:该项工作与灾害调查基本同时开展,调查过程中在震中附近发现了大量的崩塌和一处疑似地表破裂,这些资料均作为绘制烈度图的辅助材料,尤其是在人员、房屋稀少的震中区域。除了震后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震前新疆地震局相关科技人员在该区域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这些数据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判定、地震趋势研判等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