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会精神,践行使命担当——公共服务处(法规处)党支部 张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包含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地震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新疆地震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系统性学习,结合自身岗位职责,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正确方向。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又是中国大陆地震最为频发的地区,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保障,是每一名新疆地震人的历史使命与政治担当。
二是进一步感受到,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纵深发展。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为补充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相较于其他多震省份,我局在健全地方法规,完善防震减灾法制体系方面还有一定的努力空间。同时,如何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现依法长效治理,是我们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就我处负责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而言,它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有效举措。在今后工作中如何将新修订的《科普法》和《防震减灾法》有机结合起来,为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注入强大法治力量;如何依法履行好法定职责,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的覆盖面、精准性和渗透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三是进一步认识到,持续推进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地震部门都始终把"在群众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的工作基础和外部需求均发生了变化,防范化解大震巨灾风险对提升公众防震避险能力筑牢人民防线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震例表明,地震致死主因已从工程建筑结构主体破坏或倒塌转向由于非结构破坏和恐慌逃生导致的伤亡。不论是2022年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震区中小学校全体师生安全撤离;还是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震区94所寄宿制学校5万多名师生科学避险,无一伤亡,都充分体现了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建设对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作用。作为多次参加过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人员,我也意识到,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一步,结合公众需求和新疆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宣传贯彻好《地震预警信息公众使用指引(试行)》《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等重要文件,为加强我区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建设,强化公众对防震减灾的深层认同打下坚实基础。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地震工作者,我将以此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和工作效能,为新疆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